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Phacelurus latifolius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6秒
束尾草
Phacelurus latifolius (Steud.) Ohwi
中国植物志>> 第10(2)卷 >> 禾本科 Gramineae >> 束尾草属 Phacelurus

1. 束尾草(种子植物名录) 鸟秋、芦秋、立秋(江苏),兰苇(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

Phacelurus latifolius (Steud.) Ohwi in Acta Phytotax. et Geobot. 4: 59. 1935;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 798. 图746. 1959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5: 193. 图7215. 1976; 江苏植物志, 上册: 245. 图422. 1977. ——Rottboellia latifolia Steud. in Flora 29: 21. 1846, et Syn. Pl. Glum. 361. 1854; Forb. et Hemsl. in Journ. Linn. Soc. Bot. 36: 362. 1904.

1a. 束尾草(原变种) 图版64: 6-7; 78: 3

var. latifolius

多年生草本。一根茎粗壮发达,直径约4毫米,具纸质鳞片。秆直立,高1-1.8米,直径3-5毫米,节上常有白粉。叶鞘无毛;叶舌厚膜质,长约3毫米,两侧有纤毛;叶片线状披针形,质稍硬,长可达40厘米,宽1.5-3厘米,无毛。总状花序4-10枚,直径约4毫米,指状排列于秆顶;总状花序轴节间及小穗柄均等长于或稍短于无柄小穗。无柄小穗披针形,长8-10毫米,嵌生于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之间;第一颖革质,背部扁或稍下凹,边缘内折,两脊上缘疏生细刺;第二颖舟形,脊上部亦有细刺,各小花之内外稃均为膜质,稍短于颖;第一小花雄性,雄蕊3;第二小花两性。有柄小穗稍短于无柄小穗,两侧压扁。颖果披针形,长约4毫米,无腹沟。花果期夏秋季。

产于河北,山东、江苏、浙江等省沿海地区;多成片生长在河流、海滨潮湿岸滩。日本、朝鲜也有分布。

本种根茎发达,且节上极易生根,在崇明岛及长兴岛一带属一种恶性杂草,秆叶可供盖草屋、作燃料。

1b. 狭叶束尾草(禾本科图说) 鸟秋、芦秋、立秋(江苏)

var. angustifolius (Debeaux) Keng in Sinensia 10: 305. 1939; Kitagawa in Rep. Inst. Sci. Hes Manchukuo 3 (App. 1): 85. 1939;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 798. 图747. 1959; 江苏植物志, 上册: 245. 1977. ——Rottboellia latifolia var. angustifolia Debeaux in Acta Soc. Linn. Bord. 30 (Florule de Shang-hai): 123. 1875.

本变种叶片较狭窄,宽2-10毫米;总状花序2-4枚,长10-12厘米。花果期夏秋季。

产于山东、江苏、浙江沿海地区。模式标本采自上海市吴淞。

1c. 单穗束尾草(禾本科图说)

var. monostachyus Keng,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 798. 图748. 1959; 江苏植物志, 上册: 246. 1977; in Sino. ex S. L. Chen in Bull. Bot. Res. 14(2): 139. 1994.

本变种仅具1枚总状花序,顶生,长约10厘米,易与束尾草和狭叶束尾草相区别。花果期夏秋季。

产于江苏、浙江沿海地区及云南昆明滇池畔。模式标本采自上海市吴淞。

1d. 毛叶束尾草(西南农学院学报)

var. trichophyllus (S. L. Zhong) B. S. Sun et Z. H. Hu, comb. nov. ——Phacelurus trichophyllua S. L. Zhong in Journ. Southwest. Agr. 4: 78. Pl. 3. 1982.

本变种叶片与叶鞘均密被疣基毛;叶舌短小,长约0.5毫米;小穗亦较短,长5-6毫米,可与束尾草相区别。花果期6-10月。

产于云南中部、东南部及四川南部;生于海拔1000-2000米的湖边、溪岸和湿地灌丛中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金阳县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7《中国植物志》第10(2)卷 260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